搜索
首页 《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 往时吴兴守,看画忆苕霅。

往时吴兴守,看画忆苕霅。

意思:过去吴兴郡守,看画回忆苕霅。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湖边景色的诗,营造了一种冷清、萧瑟的氛围。 首句“萧条新湖秋,霜落洲渚洁。”描绘了秋天的湖边,草木萧条,霜落在洲渚上,使得水面显得更为清洁。这里的“萧条”和“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秋天的落寞,又突显了湖水的纯净。 接着,“莲垂兰杜死,菖莆见深节。”描绘了湖中的莲花、兰花已经凋零,而菖蒲却展现出了深邃的节气。这里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状态,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 “惨澹沙砾姿,清波侣群鸭。”这句话描绘了湖边的沙砾和清波中的群鸭。这里的“惨澹”形象地描绘了沙砾的颜色和状态,而“群鸭”则给寂静的湖面增添了一些生机。 “往时吴兴守,看画忆苕霅。”这句话回忆了往日的吴兴太守看画思念苕溪的时光。这里的“看画忆苕霅”表达了太守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 “为仪尚不污,孤高比云月。”这句话赞扬了太守为人端庄,不媚俗,孤高自许,比肩云月。这里的“尚不污”和“孤高”突出了太守的高尚品质。 最后,“闻在雪堂时,满堂唯画雪。”这句话描述了太守在雪堂时,满堂都只画雪的场景。这里的“唯画雪”表现了太守的清高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湖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通过回忆和赞美,展现了太守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萧条新湖秋,霜落洲渚洁。
莲垂兰杜死,菖莆见深节。
惨澹沙砾姿,清波侣群鸭。
往时吴兴守,看画忆苕霅。
为仪尚不污,孤高比云月。
闻在雪堂时,满堂唯画雪。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吴兴

    读音:wú xīng

    繁体字:吳興

    意思:(吴兴,吴兴)

    1.指元代书画家赵孟頫。
    赵为吴兴人,故称。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跋赵子昂书<过秦论>》:“吴兴此书学《黄庭内景经》,时年三

  • 往时

    解释

    往时 wǎngshí

    [in the past] 过去的时候;往日

    他还像往时一样健谈

    引用解释

    从前。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往时 司马相如 作《封禪》一篇,以彰 汉氏

  • 苕霅

    读音:tiáo zhá

    繁体字:苕霅

    意思:苕溪、霅溪二水的并称。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是唐代张志和隐居之地。
    《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
    明·陈子龙《吴兴道中》诗:“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