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
意思:可怜青壮年日,恰好在贫贱时。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悲哉行·悲哉为儒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是一首对读书人的生活状态进行深刻剖析和感叹的诗。它描绘了读书人为了学问和知识,日夜不息地学习,眼睛因为长时间阅读而变得模糊,手因为长时间握笔而长出老茧。
诗中提到“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这反映了读书人为了追求功名,往往需要付出十年的努力,然而成功却常常来得迟缓。这也揭示了社会上的一种现象,即许多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这是对读书人年轻时生活状态的感叹,他们在这个年纪本应充满活力和朝气,但却处于贫穷和卑贱的状态。这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读书人面临的困境。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这是对读书人年老后的生活状态的担忧,他们在这个年纪本应享受生活,但却因为长期的劳累和贫困而疾病缠身。这表达了对读书人晚年生活的不满和同情。
“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这里描绘了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同时也揭示了贫富差距的残酷现实。
最后,“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诗人以山中的小苗和山涧的松树为喻,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读书人命运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读书人的生活状态和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读书人的描绘和感叹,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贫富差距、人生无常等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