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巴江》 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

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

意思:朝醉暮醉雪晴开,一支两枝梅探春。

出自作者[唐]郑谷的《巴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战乱时期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对巴江滨(今四川地区)人的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不满和对家乡的思念。 首句“乱来奔走巴江滨,愁客多于江徼人”,直接点明诗人因战乱而离开家乡,来到巴江滨(今四川地区)的背景。这里的“愁客”和“江徼人”形成对比,前者数量众多,后者却因为战乱而愁苦。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战乱的厌恶和对家乡的思念。 “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这句诗描绘了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每天都在醉酒中度过,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即使是在大雪之后,阳光洒下,他们也依旧沉醉在酒中。然而,在这寒冷的冬天,一枝两枝梅花却探出头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句诗既表达了战乱时期人们生活的困苦,又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诏书罪己方哀痛,乡县征兵尚苦辛。”这两句诗揭示了战乱带来的另一面——诏书罪己和征兵的痛苦。这表明战乱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苦难,还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痛苦。 “鬓秃又惊逢献岁,眼前浑不见交亲。”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随着岁月的流逝,头发也渐渐变白,而亲朋好友也因战乱而疏远。这使得诗人感到惊恐和无助,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冷漠无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厌恶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希望,以及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孤独。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乱来奔走巴江滨,愁客多于江徼人。
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
诏书罪己方哀痛,乡县征兵尚苦辛。
鬓秃又惊逢献岁,眼前浑不见交亲。

关键词解释

  • 探春

    读音:tàn chūn

    繁体字:探春

    英语:Tanchun

    意思:
    1.早春郊游。
    唐·宋风俗,都城士女在正月十五日收灯后争先至郊外宴游,叫探春。
    唐·孟郊《长安早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