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哭张博士太常》 只应移理窟,泉下对真长。

只应移理窟,泉下对真长。

意思:只应移理窟,泉下回答真长。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哭张博士太常》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悼念和缅怀逝去的朋友。通过对朋友生平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首句“前辈倏云殁,愧君曾比方。”直接点明主题,朋友已经离世,诗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愧疚,因为他曾经把朋友作为榜样或参照。这里的“前辈”可能是指逝去的朋友在生前的人格魅力和成就方面对诗人的影响。 “格卑虽不称,言重亦难忘。”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认可和感激,尽管朋友在某些方面可能并不完美,但他的言辞和思想对诗人来说是宝贵的。这里的“格卑”可能是指朋友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或缺陷,但“言重”则表明朋友的话语对诗人的影响深远。 “谏草犹青琐,悲风已白杨。”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朋友生平的回忆,特别是朋友在生前所做的谏言和贡献。青琐是古代宫门上的装饰,这里用来象征朝廷的权威和责任。悲风已白杨则描绘了诗人对朋友逝去的悲伤和怀念,白杨树在秋风中摇曳,象征着离别和哀伤。 最后,“只应移理窟,泉下对真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在天之灵的期望和祝愿。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中继续他的理窟之学,与前辈真长(指前辈哲人)对话。这既是对朋友学问和思想的赞美,也是对朋友精神的寄托和传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回忆和缅怀逝去的朋友,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感激和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前辈倏云殁,愧君曾比方。
格卑虽不称,言重亦难忘。
谏草犹青琐,悲风已白杨。
只应移理窟,泉下对真长。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泉下

    读音:quán xià

    繁体字:泉下

    英语:nether world

    意思:黄泉之下。指人死后埋葬之处。迷信指阴间。
    《周书晋荡公护传》:“死若有知,冀奉见于泉下尔。”
    唐·

  • 窟泉

    读音:kū quán

    繁体字:窟泉

    意思:地下的泉水。
    晋·郭璞《客傲》:“且夫窟泉之潜,不思云翚;熙冰之采,不羡旭晞。”

    解释:1.地下的泉水。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