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百尺栋梁身,寂寞云根与涧滨。
意思:亭亭百尺栋梁身,寂寞是根和涧边。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依韵酬吴春卿二首其二·松》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的,富有哲理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中的一棵树。这棵树高大挺拔,矗立在云根涧滨,它不畏严寒,静待风月,它的清韵如乐,它的清阴如人,它的高节直心,千秋为石。
首联“亭亭百尺栋梁身,寂寞云根与涧滨”,描绘了这棵树的形象,它高大挺拔,如同百尺栋梁之材,却寂寞地立在云根涧滨,没有得到人们的欣赏和赞誉。这似乎暗示了这棵树就像那些默默奉献、不为人知的人或事物,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寒冒雪霜宁是病,静期风月不须春”表达了这棵树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坚韧精神。它不怕严寒雪霜,也不需要春天的温暖。这象征着那些在逆境中坚韧不屈的人或事物,他们能够忍受困难和挫折,只为了等待那个属于他们的春天。
“萧萧远韵和于乐,密密清阴意在人”描绘了这棵树的另一面,它的清韵可以带给人们快乐,它的密密清阴则可能给人带来阴凉。这表达了这棵树不仅有外在的美,还有内在的关怀和温暖。
“高节直心时勿伐,千秋为石乃知神”是诗的最后两句,它表达了作者对这棵树的赞美和高尚品质的敬仰。作者希望人们能够有如这棵树的高尚节操和正直之心,不要为了私利而伤害他人或事物。只有当人们能够像这棵树一样,千秋为石,无怨无悔地付出和奉献时,才能真正理解它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树的高大挺拔、坚韧不屈、无私奉献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在默默付出、坚韧不屈、正直善良的人或事物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有高尚的节操和正直的心,不要为了私利而伤害他人或事物。这首诗充满了对人性美好一面的期待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