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萤火》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意思:不足以面对书本,当时能点客衣。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萤火》

全文赏析

《尔雅》:萤火,一名即炤。崔豹《古今注》:萤火,一名晖夜,一名景天,一名磷,一名丹良,一名丹鸟,一名夜光,一名宵烛。《吕氏本草》:萤火,一名夜照,一名熠耀,一名救火,一名据火,一名挟火。

  幸因腐草出①,敢近太阳飞②。未足临书卷③,时能点客衣。随风隔幔小④,带雨傍林微⑤。十月清霜重⑥,飘零何处归⑦。

  (萤火,刺阉人也。首言种之贱,次言性之阴。三四近看,见其多暗而少明。五六远看,见其潜形而匿迹。末言时过将销,此辈直置身无地矣。鹤注谓指李辅国辈,以宦者近君而挠政也。今按腐草喻腐刑之人,太阳乃人君之象,比义显然。)

  ①《月令》:“腐草化为萤。”《尔雅》释:“腐草得暑湿之气为萤。”②《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沈旋《萤》诗:“阳升反夺照。”又云:“当朝阳于戢景兮。”③临书卷,用车胤囊萤读书事。④傅嘉运《萤》诗:“夜风吹不灭。”张正见诗:“隔幔似重钩。”⑤沈旋《萤》诗:“雨坠弗亏光。”⑥湛方生《吊鹤文》:“负清霜而夜鸣。”⑦谢惠连《雪赋》:“从风飘零。”朱超诗:“此夜逆风何处归。”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书卷

    解释

    书卷 shūjuàn

    [volume] 书籍,因古时书籍多为卷轴形,所以叫书卷

    书卷不离手

    引用解释

    1.书籍。古代书本多作卷轴,故称为“书卷”。《南史·臧严传》:“孤贫勤学,

  • 未足

    读音:wèi zú

    繁体字:未足

    意思:
    1.不足,不能。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舂陵去宛三百里耳,未足为功。”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引》:“今所撰诸书,盛行海内,大而穹宇,细入

  • 临书

    读音:lín shū

    繁体字:臨書

    意思:(临书,临书)

    1.面对所写的书信。
    晋·陆云《吊陈永长书》:“临书鲠塞,投笔伤情。”
    元·倪瓒《与介石书》:“末由参侍,临书惘惘,千万慎交自爱

  • 客衣

    读音:kè yī

    繁体字:客衣

    意思:指客行者的衣着。
    唐·祖咏《泊扬子津》诗:“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夜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唐·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诗:“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