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史馆张阁老,以许、陈二阁长爱弟俱为尚》 丹地晨趋并,黄扉夕拜联。

丹地晨趋并,黄扉夕拜联。

意思:丹地晨跑并,黄门傍晚拜联。

出自作者[唐]权德舆的《奉和史馆张阁老,以许、陈二阁长爱弟俱为尚》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两位贤能的官员,他们在仕途上的成功和荣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地位。 首两句“伯仲尽时贤,平舆与颍川。”中,“伯仲”指的是兄弟之间的比较,这里引申为优秀的人才;“尽”表示完全,这里指所有的优秀人才;“平舆”和“颍川”是地名,代指这两位官员的出生地。这两句表达了所有优秀的人才都出自平舆和颍川,暗示这两地出产优秀人才。 接下来的两句“桂枝尝遍折,棣萼更相鲜。”中,“桂枝”是古时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象征,代表着考中进士的荣誉;“遍折”表示多次考中,表现出这两位官员在仕途上的成功;“棣萼”指的是兄弟,这里用来比喻这两位官员的才华和地位。“更相鲜”则表示他们的地位在不断上升。 接下来的两句“丹地晨趋并,黄扉夕拜联。”中,“丹地”和“黄扉”分别指代早上和晚上上班的地方,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忙碌的公务生活;“晨趋”和“夕拜”表示他们一天中的工作状态;“并”和“联”则强调了他们的合作和联系。 最后两句“岂如分侍从,来就凤池边。”中,“分侍从”表示他们作为官员的身份,而“凤池边”则代指朝廷。“岂如”表示对比和反问,强调了这两位官员在侍从从政方面的不足,而应该像另一位官员那样进入朝廷,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比喻,展现了两位贤能的官员在仕途上的成功和荣耀,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未来的期待和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伯仲尽时贤,平舆与颍川。
桂枝尝遍折,棣萼更相鲜。
丹地晨趋并,黄扉夕拜联。
岂如分侍从,来就凤池边。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关键词解释

  • 丹地

    引用解释

    1.染红地面。《晋书·王敦传》:“ 汉武 雄略,亦惑 江充 谗佞邪説,至乃父子相屠,流血丹地。”

    2.古代帝王宫殿中涂饰着红色的地面,因用以指朝廷。 南朝 梁 简文帝 《围城赋》:“升紫霄之丹地,排玉殿之金扉。”《新唐书·李纲传》:“位五品,趋丹地。”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造膝依丹地,承恩上赤墀。

  • 晨趋

    读音:chén qū

    繁体字:晨趨

    意思:(晨趋,晨趋)
    清早趋行。谓朝参。
    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晨趋阊阖内,足踏宿昔趼。”
    唐·刘禹锡《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