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赐绿衣随宦牒,始操丹笔事戎旃。
意思:晚上给绿衣随宦碟,开始练习用红笔侍奉戎旃。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送潘景纯》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在科举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在军事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士子。诗中表达了对这位士子的赞赏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世朝廷选拔人才的期望。
首联“东都曾以一当千,场屋声名十五年”直接点明这位士子在科举中表现出色,以一胜千,取得了极高的名声。在“东都”,即洛阳举行的科举中,他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并因此而在“场屋”中享有盛名。这一联直接描绘出这位士子的才华和实力。
颔联“晚赐绿衣随宦牒,始操丹笔事戎旃”则描绘出这位士子在取得科举成绩后,步入仕途,开始处理军务的场景。他被赐予了“绿衣”,这是对官员的正式任命,同时也意味着他开始了正式的仕宦生涯。他开始使用“丹笔”批阅军务,这象征着他开始承担起军事职责。这一联描绘出这位士子在仕途上的成长和转变。
颈联“明时正欲精搜选,荣路何当力荐延”表达了作者对当世朝廷选拔人才的期望。他认为,在当今明君的治理下,朝廷应该精挑细选,大力推荐人才,让有才能的人能够得到重用。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期望,同时也暗示了这位士子还需要得到推荐和提拔。
尾联“赖有史君能好士,方看一鹗在秋天”则是赞美这位士子能够得到一位好上司的赏识和提携。史君,即指史官,暗示这位士子得到了史官的赏识和提携。他将在史官的指导下,如同一只雄鹰在秋天的天空中翱翔,展现出他的才华和实力。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士子的期待和祝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在科举和军事上都表现出色的年轻士子,表达了对人才的赞赏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世朝廷选拔人才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人才的热爱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