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意思:衙斋卧听萧萧竹,可能是民间疾苦声。

出自作者[清]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全文赏析

【注释】:
潍县:今属山东省。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衙斋:官衙中的书斋。些小: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关情;关心。

【鉴赏】
郑板桥善画善书,尤喜画竹,故而他的题画诗也大多以颂竹为主题,譬如这一首。
首句即点明自己的身份,“衙斋”即官邸,“萧萧”说明周遭环境优雅,同时也紧扣画竹的主题。次句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第三句是说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小县吏,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的, 事无巨细, 都会放在心上。“一枝一叶”表面上看还是咏竹,实际比喻民间疾苦。
由于此诗是题画诗,因而诗人从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又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巡抚大人的,故不有几分劝勉之意。诗歌语言质朴,比喻的手法穿插类同,使全诗具有一种虚实相间的效果,更见意味深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者介绍 鲍照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关键词解释

  • 疾苦

    读音:jí kǔ

    繁体字:疾苦

    英语:sufferings

    意思:
    1.指人民生活中的困苦。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汉·荀悦《汉纪

  • 萧萧

    读音:xiāo xiāo

    繁体字:蕭蕭

    短语:簌簌

    英语:rustle

    意思:(萧萧,萧萧)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 民间

    读音:mín jiān

    繁体字:民間

    英语:popular

    意思:(民间,民间)

    1.人民中间。
    《墨子非命上》:“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
    《史记

  • 衙斋

    读音:yá zhāi

    繁体字:衙齋

    意思:(衙斋,衙斋)
    衙门里供职官燕居之处。
    明·袁宏道《丘长孺尺牍》:“家弟秋间欲过吴,虽过吴,亦只好冷坐衙斋,看诗读书。”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