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周仲章通判润州》 欲凿无浅泉,孰云南土薄。

欲凿无浅泉,孰云南土薄。

意思:要凿不浅泉,谁云南土薄。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周仲章通判润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京口山游览时的作品,通过对山川地貌、气候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昔过京口山,断崖如巩洛。”作者描述了京口山的陡峭悬崖,如同嵩洛一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颔联“抱谷黄芹泥,百丈耸垠堮。”进一步描绘了山岭的壮丽景象,谷底泥泞不堪,百丈高的山峰耸立在地平线上。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京口山的雄伟气势。 颈联“欲凿无浅泉,孰云南土薄。”表达了作者对当地水资源匮乏的忧虑,同时也暗示了当地水土贫瘠。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当地环境的关注和担忧。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京口山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君为别乘去,便比北州乐。”作者表达了对京口山周边环境的喜爱,并希望自己能在这里享受美好的生活。这一联通过作者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后,“况逢休明时,秋堞罢严柝。”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一联通过作者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更知首阳人,薇蕨事亦错。”作者以首阳山人采薇蕨为生的典故,表达了对艰难生活的无奈和感慨。而“不若阮步兵,醉鞍伸两脚。”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生活的描绘和感慨,展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京口山的描绘和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关注和对艰难生活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过京口山,断崖如巩洛。
抱谷黄芹泥,百丈耸垠堮。
山岭与江面,地脉水可度。
欲凿无浅泉,孰云南土薄。
君为别乘去,便比北州乐。
已免卑湿忧,仍离鴞鹏恶。
况逢休明时,秋堞罢严柝。
夜爱寒江潮,月临甘露阁。
置酒发浩歌,万里波欲却。
霜蟹肥可钓,水鳞活堪斫。
纵饮不须休,未应沧海涸。
终当笑杨雄,穷壁常寂寞。
更知首阳人,薇蕨事亦错。
不若阮步兵,醉鞍伸两脚。
太守必吾徒,傥能时就酌。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云南

    读音:yún nán

    繁体字:雲南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