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隔浦莲近/隔浦莲近拍》 愁褪红丝腕。

愁褪红丝腕。

意思:愁褪红丝手腕。

出自作者[宋]吴文英的《隔浦莲近/隔浦莲近拍》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榴花、梦、旅途、端午等元素为切入点,描绘了一个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思绪。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首诗的开头:“榴花依旧照眼。愁褪红丝腕。”这里的“榴花”指的是石榴花,它以其鲜艳的颜色照亮了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明亮的视觉效果。然而,这同时也引发了作者的愁绪,因为榴花的美丽同时也象征着离别和别离。作者用“红丝腕”来形容自己的手腕,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不安。 接下来,“梦绕烟江路,汀菰绿薰风晚。”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他似乎在梦中追寻着前方的道路,而路边的汀菰散发着绿色的香气,晚风中带着一丝清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迷茫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年少惊送远。”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敏感和惊恐。年轻的时候,作者可能已经经历过太多的送别,这让他对离别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和不安。而“吴蚕老、恨绪萦抽茧。”这句诗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情绪,蚕老、恨绪萦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旅情懒。扁舟系处,青帘浊酒须换。”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疲惫和懒散。他希望把小船停靠在某个地方,换上浊酒来消磨时光。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厌倦和对家的思念。 “新月湖光荡素练。人散。红衣香在南岸。”最后两句诗描绘了端午节的夜晚,新月如练,湖光如练,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和宁静。而红衣飘散在南岸,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回忆和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榴花、梦、旅途、端午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敏感和忧虑,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以及对家的思念和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榴花依旧照眼。
愁褪红丝腕。
梦绕烟江路,汀菰绿薰风晚。
年少惊送远。
吴蚕老、恨绪萦抽茧。
旅情懒。
扁舟系处,青帘浊酒须换。
一番重午,旋买香蒲浮盏。
新月湖光荡素练。
人散。
红衣香在南岸。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关键词解释

  • 红丝

    读音:hóng sī

    繁体字:紅絲

    意思:(红丝,红丝)

    1.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
    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