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李文山书堂》 揭名意安在,诗板借辉光。

揭名意安在,诗板借辉光。

意思:揭名意何在,诗板借光辉。

出自作者[宋]郭印的《李文山书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角度,对读书和学问进行了深入而犀利的批判。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得诗的主题表达更为鲜明和有力。 首段开始,诗人以“蓄书不能读,人以书簏方”开篇,将人们对书籍的忽视和误解生动地描绘出来。他把书籍比喻为钱袋,虽然表面看起来丰富,但实际上里面空无一物。这样的比喻既揭示了人们对书籍的浅薄理解,也揭示了他们内心的空虚。 接下来的几段,诗人进一步批判了读书不能行的事实,将读书人比作守财奴,只顾着追求表面的学问,却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讽刺那些所谓的“诗礼发冢”,即那些只是为了追求名声而读书的人,他们的学问如同黄唐时代的伪君子一样虚伪。 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否定读书的价值,他看到了古圣贤中的道学家的真实面貌,他们虽然饱学,但却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诗人认为,真正的学问并不在于书籍的广博,而在于内心的领悟。他赞扬那些虽然家藏丰富,但却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不为书籍所困的人。 诗人在结尾处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场景:“普慈群圃胜,中间敞华堂。本非挟册地,实筵罗豆觞。”这里是一个远离书籍的世外桃源,人们在这里享受真正的快乐和智慧。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摆脱书籍的束缚,追求真正的学问和智慧。 整首诗语言犀利,批判深入,对读书和学问的反思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主题表达更为鲜明和有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蓄书不能读,人以书簏方。
譬如守钱奴,万镪空靳藏。
读书不能行,虎皮质犬羊。
诗礼假发冢,高言诬黄唐。
我观古圣贤,道学甘膏粱。
文字初未广,游心自得场。
后人富典籍,洛诵日洋洋。
唇腐无所归,白首徒悲伤。
普慈群圃胜,中间敞华堂。
本非挟册地,实筵罗豆觞。
揭名意安在,诗板借辉光。
斲轮如可作,试与一平章。

关键词解释

  • 辉光

    读音:huī guāng

    繁体字:輝光

    英语:glow

    意思:(辉光,辉光)

    1.光辉;光彩。
    《汉书李寻传》:“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人君之表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