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怀诗五首》 薄俗等文章,吾亦事苟且。

薄俗等文章,吾亦事苟且。

意思:薄风俗等文章,我也事敷衍。

出自作者[清]曾国藩的《秋怀诗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耶夫子的古人的赞美诗,耶夫子是一个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的人。 首句“吾爱耶夫子,古之三益者”表达了作者对耶夫子的深深喜爱和敬仰,他以耶夫子为榜样,认为耶夫子具有古代的三种好处。 “凿凿攻我瑕,不随世人哑”描绘了耶夫子的坚定和执着,他以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来批评他人的缺点,不随波逐流,不妥协于世俗的薄俗。 “薄俗等文章,吾亦事苟且”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世人的行为方式就像文章一样空洞无物,而耶夫子则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妥协于现实。 “赫赫扬子云,末途裂如瓦”是对扬子云的赞美,扬子云是古代的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才华和智慧在末途受到了破坏,就像瓦片一样破碎。这里作者借扬子云来比喻耶夫子在末途中的坚持和执着。 最后,“再拜谢援人,斤斧行可舍”表达了作者对耶夫子的感激和敬意,他感谢耶夫子帮助自己摆脱了苟且的生活方式,并表示愿意跟随耶夫子,像他一样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耶夫子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首诗充满了对道德和原则的坚守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吾爱耶夫子,古之三益者。
凿凿攻我瑕,不随世人哑。
薄俗等文章,吾亦事苟且。
赫赫扬子云,末途裂如瓦。
再拜谢援人,斤斧行可舍!
作者介绍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关键词解释

  • 苟且

    读音:gǒu qiě

    繁体字:苟且

    英语:drift along

    意思:
    1.只图眼前,得过且过。
    晋·陆机《五等论》:“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
    宋·王安

  • 文章

    读音:wén zhāng

    繁体字:文章

    短语:稿子 章

    英语:article

    意思:
    1.错杂的色彩或花纹。
    《墨子非乐上》:“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

  • 薄俗

    读音:báo sú

    繁体字:薄俗

    意思:轻薄的习俗,坏风气。
    《汉书元帝纪》:“民渐薄俗,去礼义,触刑法,岂不哀哉!”
    《晋书虞预传》:“穷奢竭费谓之忠义,省烦从简唿为薄俗,转相放效,流而不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