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遵西陆,驱车月流光。
意思:第二发遵循西方陆,驱车月流光。
出自作者[宋]高似孙的《入馀杭到》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明发遵西陆,驱车月流光》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明发遵西陆,驱车月流光”,诗人驱车沿着西陆的道路前行,月光如流水般在车窗外流逝,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这一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为后文的描写和抒情做了铺垫。
颔联“佳山迎车来,知是古馀杭”,诗人所到之处都是美丽的山峰,他知道这些地方是古代的馀杭,进一步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悠久的历史。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对山川、树木、流水、飞鸟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慨。“危树露如雨,平野日未阳”描绘了山野的景象,树木在露水中显得格外清新,平野上太阳还没有升起,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支流滀清源,弱羽无高翔”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就像支流汇聚成源,每个人的人生也有自己的起点,但每个人的翅膀都有限,不能飞得太高太远。
在旅途中,诗人看到了人们居住在丛灌中,世代繁衍生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人家丛灌下,世载山水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和谐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主人的感激和留恋之情,“邂逅有足叹,离合非其常。主人不予鄙,予留亦徜徉”。主人对诗人的款待和照顾让他深感感激,虽然离别在即,但诗人仍然留恋这里的美景和人情,不愿意离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慨。诗中流露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让人感到温馨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