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视徒逐逐,竟死于沙丘。
意思:老虎看徒驱逐驱逐,最终死在沙丘。
出自作者[明]刘基的《游仙(九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感和强烈社会关怀的诗。诗人以秦始皇的暴政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残酷、荒凉的世界,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秦皇煽虐焰,烈烈燔九州”这两句诗,用强烈的语言描绘了秦始皇的暴政。诗人用“煽虐焰”和“烈烈燔九州”的意象,形象地表现了秦始皇的残酷统治和给九州大地带来的灾难。
“平原旷如赭,鸿鹄安所投”这两句诗描绘了暴政下的世界,平原空旷荒凉,连鸿鹄这样的大鸟都找不到栖息的地方。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描绘,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所以避世士,慨想乘桴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避世隐士的理解,他们因对现实世界的失望,而产生了避世隐居的想法。
“楼船载侲子,去作污漫游”这两句诗描绘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楼船载着年轻人去游历,但却是在污浊的世界中漫游。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何必蓬莱山,远人即瀛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理想,不必去寻找蓬莱山这样的仙境,只要远离暴政,就是人间的瀛洲。
“虎视徒逐逐,竟死于沙丘”这两句诗是对秦始皇暴政的讽刺,他虽然像虎一样凶猛,但最终却死在了沙丘上。这是对秦始皇暴政的深刻批判。
整首诗以秦始皇的暴政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对避世隐士的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