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碧绦入古寺,石上高僧度几春。
意思:长松碧丝进入古寺,石上高僧多少春。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寄宣州可真上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诗,通过对昭亭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深感悟。
首句“昭亭山色无纤尘”直接描绘了昭亭山的自然景色,山色空蒙,纤尘不染,展现出一种清新、洁净的氛围。这里的“无纤尘”不仅指没有尘埃,更是一种超脱世俗、纯净无暇的象征。
第二句“昭亭潭水见游鳞”则从水中生物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潭水的清澈。游鳞,即游动的鱼儿,昭亭潭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游动的鱼儿。这不仅展示了潭水的清澈,也暗示了昭亭山的宁静和祥和。
第三句“长松碧绦入古寺”则转向了对昭亭山的人文景观的描绘。长松,指的是山上的古老松树,碧绦则是指松树上的绿色丝带,可能是指松枝。这一句描绘了古寺掩映在长松之中,增添了古朴、幽静的氛围。
最后一句“石上高僧度几春”则描绘了石上的高僧,他们在这里度过了多少个春天,进一步展现了昭亭山的宁静和历史的悠久。
整首诗通过对昭亭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深感悟。它不仅描绘了昭亭山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同时,通过对古寺和高僧的描绘,也表达了作者对静谧、淡泊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敬意,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