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宣州可真上人》 长松碧绦入古寺,石上高僧度几春。

长松碧绦入古寺,石上高僧度几春。

意思:长松碧丝进入古寺,石上高僧多少春。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寄宣州可真上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诗,通过对昭亭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深感悟。 首句“昭亭山色无纤尘”直接描绘了昭亭山的自然景色,山色空蒙,纤尘不染,展现出一种清新、洁净的氛围。这里的“无纤尘”不仅指没有尘埃,更是一种超脱世俗、纯净无暇的象征。 第二句“昭亭潭水见游鳞”则从水中生物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潭水的清澈。游鳞,即游动的鱼儿,昭亭潭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游动的鱼儿。这不仅展示了潭水的清澈,也暗示了昭亭山的宁静和祥和。 第三句“长松碧绦入古寺”则转向了对昭亭山的人文景观的描绘。长松,指的是山上的古老松树,碧绦则是指松树上的绿色丝带,可能是指松枝。这一句描绘了古寺掩映在长松之中,增添了古朴、幽静的氛围。 最后一句“石上高僧度几春”则描绘了石上的高僧,他们在这里度过了多少个春天,进一步展现了昭亭山的宁静和历史的悠久。 整首诗通过对昭亭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深感悟。它不仅描绘了昭亭山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同时,通过对古寺和高僧的描绘,也表达了作者对静谧、淡泊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敬意,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昭亭山色无纤尘,昭亭潭水见游鳞。
长松碧绦入古寺,石上高僧度几春。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长松

    读音:cháng sōng

    繁体字:長鬆

    意思:(长松,长松)
    药草名。服之可黑鬚髮。
    宋·苏轼《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诗之一:“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

  • 高僧

    读音:gāo sēng

    繁体字:高僧

    短语:僧 僧侣 头陀 行者 和尚

    英语:hierarch

    意思:精通佛理、道行高深的和尚。
    唐·刘长卿《寄灵一上人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