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中即目二首》 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

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

意思:茅草屋七五聚集,沙汀九个。

出自作者[宋]戴复古的《山中即目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以茅屋、沙汀、溪涧、农事等自然人文景观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联“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诗人以茅屋七五间聚居,沙汀八九处鸣磬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画面。这里的“茅屋七五聚”给人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而“沙汀八九磬”则让人仿佛听到了自然界和谐的声音。 颔联“梯山畦麦秀,囊石障溪湍”,诗人通过描绘梯田式麦田和溪涧上用石头筑成的障碍,进一步展示了乡村的朴素和自然之美。这一联不仅写出了乡村的农事活动,也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熟悉和热爱。 颈联“父老鸡豚社,儿童梨栗盘”,诗人以父老们祭祀社神、孩子们拿着栗子盘嬉戏的场景,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社日的热闹和欢乐。这一联不仅表现了乡村的民俗风情,也传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幽居有馀乐,奔走愧儒冠”,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幽居乡间的快乐生活的喜爱,并对自己曾经在都市奔波忙碌的生活感到惭愧。这一句既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也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反思和自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乡村自然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
梯山畦麦秀,囊石障溪湍。
父老鸡豚社,儿童梨栗盘。
幽居有馀乐,奔走愧儒冠。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解释

  • 沙汀

    读音:shā tīng

    繁体字:沙汀

    意思: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
    南朝·梁·江淹《灵丘竹赋》:“郁春华于石岸,赩夏彩于沙汀。”
    宋·陆游《小舟》诗:“云气分山叠,沙汀蹙浪痕。”
    清·沈树本《浴

  • 茅屋

    读音:máo wū

    繁体字:茅屋

    短语:庵 草房

    英语:cottage

    意思:亦作“茆屋”。
    用茅草盖的房屋。
    《左传桓公二年》:“清庙茅屋。”

  • 聚沙

    读音:jù shā

    繁体字:聚沙

    意思:亦作“聚砂”。
    《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原比喻积小善为大行。后亦指年幼慕道,学佛论道。
    唐·于志宁《<大唐西域记>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