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颍州择胜亭诗》 所至成群,不怀一陬。

所至成群,不怀一陬。

意思:所到成一群,不想一角。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颍州择胜亭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悲观的视角描绘了世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不满和无奈。 首句“我嗟世人,谁实与谋”,诗人感叹世人的命运,质问为何如此安排。这种质问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对世事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生伏其庐,死安於丘”,描绘了世人在生活中的无奈,生老病死,无法抗拒,只能默默承受。 “既成不化,窘若絷囚”,是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一些人顽固不化,如同被束缚的囚徒,无法改变现状。 “我行四方,所见或不”,诗人四处游历,观察不同的生活环境,发现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这表现出诗人的开阔视野和敏锐观察力。 “江海之民,生托于舟”,在江海之上,人们依赖船只生存,船只成为了他们的生命之舟。这种描绘展现了海洋生活的艰辛和无常。 “与风皆行,与水皆浮,坐食网罟,以鱼去留”,进一步描绘了海上生活的状态,人们与风浪同行,捕鱼为生,这种生活状态显得自由却又充满危险。 “居无四邻,行无朋俦”,描述了世人的孤独,没有邻居,没有朋友,这种孤独感是对社会冷漠的一种反映。 “今我柰何”,最后以一句疑问收尾,诗人对世人的命运感到无奈,不知该如何是好。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地域人们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世人的种种困境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不满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嗟世人,谁实与谋。
生伏其庐,死安於丘。
既成不化,窘若絷囚。
我行四方,所见或不。
江海之民,生托于舟。
前炊釜鬵,後凿匽溲。
昼设豆觞,夕张衾稠。
出入涛澜,归宿汀洲。
与风皆行,与水皆浮。
坐食网罟,以鱼去留。
居无四邻,行无朋俦。
胡貊之民,驾车以游。
外缠毳韦,内辑貂鼬。
美水荐草,驱马纵牛。
逐射兔鹿,聚爬薪槱。
食肉饮水,雨雪相咻。
草尽水乾,风卷云收。
所至成群,不怀一陬。
今我柰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成群

    读音:chéng qún

    繁体字:成群

    英语:in group

    意思:众多的人或动物聚集在一起。
    《庄子马蹄》:“禽兽成群,草木遂长。”
    《宋书后妃传前废帝何皇后》:“迈

  • 所至

    读音:suǒ zhì

    繁体字:所至

    意思:
    1.所致,使其然。
    《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
    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 不怀

    读音:bù huái

    繁体字:不懷

    意思:(不怀,不怀)

    1.不安。
    《书盘庚中》:“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

    2.不爱。
    《管子八观》:“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