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从伏波征绝域,碛西蕃部怯金鞍。
意思:曾跟随伏波出征西域,沙漠蕃部胆怯金鞍。
出自作者[唐]杨巨源的《赠史开封》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天低荒草誓师坛》是一首对历史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通过对邓艾在荒野誓师坛上的英勇决战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首联“天低荒草誓师坛,邓艾心知战地宽。”描绘了战争的背景和邓艾的心理状态。荒野上的草原低垂,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邓艾深知这是他立功报国的战场。这一句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烘托出战争的紧张气氛,同时也暗示了邓艾的决心和勇气。
颔联“鼓角迥临霜野曙,旌旗高对雪峰寒。”进一步描绘了战斗的场面。鼓角声在霜冻的田野中回荡,与曙光中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高举的旌旗在雪峰的寒气中显得更加威武。这一联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斗的激烈和紧张。
颈联“五营向水红尘起,一剑当风白日看。”描绘了战斗的具体过程。五营士兵在水边展开激战,尘土飞扬;邓艾手持利剑,在白日之下英勇杀敌。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邓艾的英勇。
尾联“曾从伏波征绝域,碛西蕃部怯金鞍。”最后两句以邓艾的先辈伏波将军的英勇事迹作结,表达了对邓艾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这一联通过历史典故,将现实与历史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整首诗通过对邓艾在荒野誓师坛上英勇决战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勇,同时也表达了对邓艾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歌语言简练、生动,通过视觉、听觉和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将战争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歌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