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雪意云垂野。
意思:昏昏雪意说垂野。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
全文赏析
【注释】: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 ”,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在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 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 ”,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
“更无一点尘随马 ”,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片描写杭州元宵景致,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 ”。“寂寞山城人老也 ”是一句过片,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 ”,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 ,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 ”,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 ,民不聊生 。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 。他在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在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 ,阴霾欲雪 。“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 》,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相关句子
- 雨昏昏。-- 出自《昭君怨·试问愁来何处》作者:[宋]程过
- 战地何昏昏。-- 出自《战城南》作者:[唐]李白
- 昏昏睡晚春。-- 出自《菩萨蛮·翠鬟斜幔云垂耳》作者:[宋]苏轼
- 四野昏昏。-- 出自《行香子·雪履无痕》作者:[宋]刘辰翁
- 昏昏默默。-- 出自《减字木兰花 赠龙虎夫人》作者:[元]尹志平
- 默默昏昏。-- 出自《减字木兰花 赠龙虎夫人》作者:[元]尹志平
- 雪意垂垂。-- 出自《行香子·水远天低》作者:[元]张翥
- 雪意垂垂。-- 出自《行香子·水远天低》作者:[元]张翥
- 雪意还成雨。-- 出自《点绛唇·晓日浓阴》作者:[宋]曹勋
- 雪意蓬萧飒。-- 出自《菩萨蛮·云山叠叠双眸短》作者:[宋]李昴英
- 雪意压歌云。-- 出自《武陵春·城上落梅风料峭》作者:[宋]毛滂
- 雪意垂垂未定。-- 出自《烛影摇红·别浦潮平》作者:[宋]高观国
- 云垂平野。-- 出自《清平乐·云垂平野》作者:[宋]王安石
- 云垂幕。-- 出自《忆秦娥·云垂幕》作者:[宋]朱熹
- 云垂幕。-- 出自《忆秦娥·云垂幕》作者:[宋]杨冠卿
- 绿堕云垂领。-- 出自《贺新郎·绿堕云垂领》作者:[宋]蒋捷
- 花压帽,云垂额。-- 出自《满江红·檀扳频催》作者:[宋]吕胜己
- 纵乱云垂地。-- 出自《师师令·香钿宝珥》作者:[宋]张先
- 幂幂云垂帐。-- 出自《点绛唇·蓼岸西风》作者:[宋]赵长卿
- 吾庐何处是,野色满方壶,野色满方壶。-- 出自《雨霁立门外见万山葱翠如颇自喜得独占山居之》作者:[宋]姜特立
- 相逢野叟。-- 出自《摸鱼子 甲辰季秋,与夏颐贞同在吴门,屡有》作者:[元]邵亨贞
- 相逢野叟。-- 出自《摸鱼子 甲辰季秋,与夏颐贞同在吴门,屡有》作者:[元]邵亨贞
- 南极苍梧野。-- 出自《盘石篇》作者:[魏晋]曹植
- 野水荒湾。-- 出自《行香子·北望平川》作者:[宋]苏轼
- 野燕巢官舍。-- 出自《赠江油尉》作者:[唐]李白
- 襄野顺风。-- 出自《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 平生性野。-- 出自《摸鱼儿·雨肥梅》作者:[宋]葛长庚
- 野人家。-- 出自《江城子·几年诗骨雪槎牙》作者:[宋]方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