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游径山》 )平生未省出艰险,两足惯曾行荦确。

)平生未省出艰险,两足惯曾行荦确。

意思:)平时不省出艰难,两只脚习惯曾行荦确。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再游径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老人登山汗如濯,到山困卧呼不觉》是一首描绘登山过程的诗,通过描述老人的登山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艰难险阻的感慨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首联“老人登山汗如濯,到山困卧呼不觉”描绘了老人的登山过程,汗水如洗,到达山顶时却昏昏欲睡,这种描绘生动地表现了登山过程的艰辛和疲惫。 颔联“觉来五鼓日三竿,始信孤云天一握”描绘了作者从梦中醒来,发现已经是五更天亮,而此时天空中只有一片孤云,这种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叹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颈联“平生未省出艰险,两足惯曾行荦确”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艰难险阻的感慨,通过描述自己的双足已经习惯了坎坷不平的路况,来表达自己面对人生困境的坚韧不拔。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作者在山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如“含晖亭上望东溟,凌霄峰头挹南岳”、“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长圆无晦朔”,这些景色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最后,作者感叹自己年老昏顽,但仍不怕艰难险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艰难险阻的感慨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人生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老人登山汗如濯,到山困卧呼不觉。
觉来五鼓日三竿,始信孤云天一握。
(古语云: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平生未省出艰险,两足惯曾行荦确。
含晖亭上望东溟,凌霄峰头挹南岳。
共爱丝杉翠丝乱,谁见玉芝红玉琢。
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长圆无晦朔。
(山有白云峰、明月庵。
)冢上鸡鸣犹忆钦,山前凤舞远征璞。
雪窗驯兔元不死,烟岭孤猿苦难捉。
従来白足傲死生,不怕黄巾把刀槊。
榻上双痕凛然在,剑头一吷何须角。
(以上皆山中故事。
)嗟我昏顽晚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艰险

    读音:jiān xiǎn

    繁体字:艱險

    短语:险 艰

    英语:(adj) difficult and dangerous

    意思:(艰险,艰险)
    困难和危险。

  • 平生

    读音:píng shēng

    繁体字:平生

    短语:固 一向 有史以来 向来 素 素来 自来 从 根本 历来 从来 从古至今 向

    英语:all one\'s life

  • 未省

    读音:wèi shěng

    繁体字:未省

    意思:未曾,没有。
    唐·白居易《寻春题诸家园林》诗:“平生身得所,未省似而今。”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剜眼截头之苦行,未省施为;捨身捨命之殊因,何曾暂作

  • 荦确

    读音:luò què

    繁体字:犖確

    意思:(荦确,荦确)
    亦作“荦硞”。亦作“荦埆”。亦作“荦峃”。

    1.怪石嶙峋貌。
    唐·韩愈《山石》诗:“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