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从仕》 黄昏归私室,惆怅起叹音。

黄昏归私室,惆怅起叹音。

意思:黄昏回自己房间,惆怅起来叹息声。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从仕》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黄昏归私室,惆怅起叹音。弃置人间世,古来非独今》是一首表达对从政和清闲生活的矛盾心理的诗。 首句“居闲食不足”,直接表达了清闲的生活也并不富裕,可能还比较贫困,食物不足。接下来的“从仕力难任”则表达了从政的艰难和痛苦。这两句揭示了从政和清闲的两难境地,都可能对健康和心理产生伤害。 “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两方面的问题,从政和清闲,都让人辛苦,都损害了人的本性,一生都在痛苦中挣扎。 “黄昏归私室,惆怅起叹音。”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疲惫的一天结束,回到自己的小屋,惆怅叹息的情景。黄昏是一天的结束,也是诗人心理的结束,充满了无奈和惆怅。 “弃置人间世,古来非独今。”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放弃从政的决心,也暗示了对从政的失望和无奈,认为这样的生活并非只是现代才有,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从政和清闲生活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常。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
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
黄昏归私室,惆怅起叹音。
弃置人间世,古来非独今。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惆怅

    读音:chóu chàng

    繁体字:惆悵

    短语:迷惘 怅然 怅

    英语:disconsolate

    意思:(惆怅,惆怅)

    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 黄昏

    读音:huáng hūn

    繁体字:黃昏

    短语:暮 夕

    英语:dusk

    意思:(黄昏,黄昏)

    1.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楚辞离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