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意思:尚书勋业超过千古,雄镇荆州继承我们祖先。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历史人物向公的赞美诗,表达了对向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向公在肃宗时期,辅佐肃宗收复咸京,平定逆贼,功勋卓著。诗中通过对向公的事迹进行回忆和想象,表达了对向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联“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描绘了向公在肃宗时期的重要作用,他为收复咸京而泣血洒行殿,辅佐肃宗成为一代明君。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向公的忠诚和才干,表达了对向公的敬仰之情。 颔联“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描绘了向公兄弟的功勋震动了整个天下,他们平定了逆贼,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联通过描绘向公兄弟的功勋,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颈联“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描绘了向公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荣耀,他被授予麒麟图画、鸿雁行的荣誉,成为了朝廷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先祖的功业,在荆州镇守一方,为国家安定做出了贡献。这一联通过描绘向公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荣耀,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 尾联“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表达了向公的忠诚和赤诚之心,他为国尽忠,不辞辛劳,即使已经年老漂零,仍然不忘初心。这一联通过描绘向公的忠诚和赤诚之心,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向公的事迹进行回忆和想象,表达了对向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勋业

    读音:xūn yè

    繁体字:勛業

    英语:service and great achievement

    意思:(勋业,勋业)
    功业。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

  • 雄镇

    读音:xióng zhèn

    繁体字:雄鎮

    意思:(雄镇,雄镇)

    1.犹重镇。
    唐·独孤及《江州刺史厅壁记》:“世称雄镇,且曰天府。”
    《明史忠义传六王家录》:“榆林为天下雄镇,兵最精

  • 荆州

    读音:jīng zhōu

    繁体字:荊州

    英语:Jing Zhou

    意思:(荆州,荆州)

    1.古“九州”之一。在荆山、衡山之间。
    汉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湘·鄂二

  • 尚书

    读音:shàng shū

    繁体字:尚書

    英语: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意思:(尚书,尚书)
    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为少

  • 吾祖

    读音:wú zǔ

    繁体字:吾祖

    意思:
    1.我的祖先。
    《左传昭公十七年》:“﹝昭子问﹞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

    2.我的祖父。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