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意思:本来清净的,竹树引幽阴。

出自作者[唐]王昌龄的《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天香自然会,陵异识钟音》是一首对“本来清净所”的赞美之诗。这个“本来清净所”可能是一个寺庙或者修行的地方,环境清幽,远离尘世喧嚣,给人一种超脱人世的感觉。 首两句“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描绘了这个地方的特性,它是一个本来的、清净的地方,竹树引导着幽深的阴影进入其中。这给人一种宁静、深邃的感觉,仿佛这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接下来的两句“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描述了此处环境的另一个方面:屋檐之外,青山翠绿,仿佛让人暂时忘却人间的烦恼和忧虑,进入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接下来的四句“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天香自然会,陵异识钟音”,进一步阐述了这里的精神内涵。这里是一个圆通无象的圣境,它不会受到外界的侵扰,保持其纯净和宁静。这里的氛围和声音都与一般的人间环境不同,它们自然地吸引着人们,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感知和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对“本来清净所”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和智慧的生活态度。通过描绘环境的清幽、精神的纯净和智慧的觉醒,这首诗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
天香自然会,陵异识钟音。
作者介绍 王勃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关键词解释

  • 清净

    读音:qīng jìng

    繁体字:清凈

    短语:恬静 夜深人静 静 沉寂 宁静 僻静 寂然 沉静 安静 幽静 肃静 鸦雀无声 喧闹 静悄悄 静寂 冷静 万籁俱寂 漠漠 寂静

    英语:

  • 本来

    读音:běn lái

    繁体字:本來

    短语:本 原

    英语:originally

    意思:(本来,本来)

    1.原来,向来。
    三国·魏·曹操《选举令》

  • 幽阴

    读音:yōu yīn

    繁体字:幽陰

    意思:(幽阴,幽阴)

    1.阴静;幽深。
    《礼记郊特牲》:“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
    孔颖达疏:“幽,深也。欲使其妇深思阴静之义,以修妇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