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意思:深秋端正月,今天晚上在东溟。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风台观》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通过描绘风台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首联“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对日犹分势,腾天渐吐灵。”描绘了秋天的正月在夜晚升起,如同从东方海洋中跃出,气势磅礴,逐渐升腾,灵动神奇。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展现了月亮升起的壮观景象。
颔联“未高烝远气,半上霁孤形。赫奕当躔次,虚徐度杳冥。”进一步描绘了月亮升高的过程,随着高度增加,月光逐渐洒满大地,照亮远处的景物,半空中月光如洗,显得格外清幽。诗人用“烝”、“霁”等字眼,描绘出月光照耀下远处的景象,以及月光在半空中洒下的景象,给人以清幽、静谧之感。
颈联“长河晴散雾,列宿曙分萤。浩荡英华溢,萧疏物象泠。”诗人由月光转而描绘夜晚的景象,晴朗的夜空中散去雾气,星星闪烁,银河横空,月光照耀下万物显得更加清晰、生动。诗人用“英华浩荡”、“物象萧疏”等字眼,描绘出夜晚的清新、宁静之感。
诗中多处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描绘手法,如“对日犹分势,腾天渐吐灵”、“半上霁孤形”等,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之情,如“过隅惊桂侧,当午觉轮停”、“辉斜通壁练,彩碎射沙星”等诗句,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风台观的美丽景色。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之情,使得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