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琴酒》 耳根得听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

耳根得听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

意思:耳根能听琴开始畅,心地忘机饮酒半酣。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琴酒》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诗人通过描绘听琴、饮酒、忘机、解醉等场景,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句“耳根得听琴初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听到美妙的琴声,感到内心的愉悦和畅快,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琴声能够触动人的情感,引发内心的共鸣,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对音乐的欣赏和陶醉。 “心地忘机酒半酣”,诗人进一步描述自己与朋友相聚,饮酒聊天,忘却了世俗的机巧和烦恼,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内心的满足。酒能够让人暂时忘却烦恼,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对酒的喜爱和忘机之乐。 “若使启期兼解醉”,诗人借用典故,以“启期”自比,表达自己对于醉酒的喜爱和享受。启期是古代一位善于饮酒的人,诗人以此典故表达自己对醉酒的喜爱和追求。 “应言四乐不言三”,诗人强调自己追求的是内心的快乐和满足,而不是外在的物质享受。诗人认为,四乐是指琴、酒、友、醉,这些都能够让人感到内心的愉悦和满足,而不仅仅是三乐或者其他的物质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听琴、饮酒、忘机、解醉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和满足的追求。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耳根得听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
若使启期兼解醉,应言四乐不言三。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忘机

    读音:wàng jī

    繁体字:忘機

    英语:with a mind free of schemes; at peace with the world

    意思:(忘机,忘机)
    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

  • 耳根

    读音:ěr gēn

    繁体字:耳根

    英语:basal part of the ear

    意思:
    1.耳朵的根部。亦指耳朵。
    唐·白居易《琴酒》诗:“耳根得所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

  • 心地

    读音:xīn dì

    繁体字:心地

    短语:胸怀 量 襟怀 度量 度 器量 心胸 气量

    英语:heart

    意思:
    1.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

  • 畅心

    读音:chàng xīn

    繁体字:暢心

    意思:(畅心,畅心)

    1.充分表达心意。
    晋·欧阳建《言尽意论》:“言不畅心,则无以相接。”

    2.心情愉快。
    《红楼梦》第九

  • 半酣

    读音:bàn hān

    繁体字:半酣

    英语:half drunk

    详细释义:半醉,酒兴正浓。唐?孟浩然?醉后赠马四诗:『秦城游侠客,相得半酣时。』
    [似]薄醉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