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向重山,杳未见钟路。
意思:连云向重山,看不见钟路。
出自作者[唐]耿湋的《发南康夜泊灨石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描绘乘舟漂泊在暮春夜色中的旅人所见到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倦客乘归舟,春溪杳将暮”,直接点明主题:一位疲倦的游子乘着归舟,在暮春的溪水上漂泊。诗人通过描绘归舟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群林结暝色,孤泊有佳趣”,描绘了暮色中的森林,它们如同被暮色笼罩,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而孤舟在江中漂泊,似乎也带有一种独特的趣味。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独特景色的欣赏和喜爱。
“夜山转长江,赤月吐深树”,这一句描绘了夜晚的山川景色:夜色中的山峦逐渐融入长江,一轮红月从深树中升起,照亮了周围的一切。这里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将夜晚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里诗人通过描述险石、潭涡等自然景观,提醒人们要警惕危险,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神秘莫测的敬畏之心。
最后,“稍出回雁峰,明登斩蛟柱。连云向重山,杳未见钟路”,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变化:从溪水逐渐进入山区,山峰重叠,云雾缭绕,似乎已经远离了世俗的喧嚣。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变化,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旅途中的见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