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百一诗 十五》 莫作帝者民。

莫作帝者民。

意思:不要做皇帝的人。

出自作者[魏晋]应璩的《百一诗 十五》

全文赏析

这首诗《茫茫九州内,莫作帝者民。民有忠信行,莫非帝者臣。》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它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茫茫九州内”,这是一个常见的比喻,用来形容广阔的世界或人类社会。在这里,它可能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接着,“莫作帝者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们不应被权力或地位所迷惑,而应保持独立和自主的思考和行动的看法。 “民有忠信行”则强调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只有具备忠诚和信用的品质,人们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或统治者的臣民。 最后,“莫非帝者臣”这句话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它表明,只有具备忠诚和信用的品质,人们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或统治者的臣民,而不是被权力或地位所迷惑的奴隶。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要保持独立和自主的思考和行动,同时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权力和地位的同时,不要忘记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道德品质,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贡献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茫茫九州内。
莫作帝者民。
民有忠信行。
莫非帝者臣。
作者介绍 应璩简介
应璩(190年-252年),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字休琏。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应玚之弟。博学好作文,善于书记。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曹芳即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应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其诗、文共10余篇,与应休作品合为《应德琏、应休琏集》,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