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祗役骆口驿,喜萧侍御书至,兼睹新诗,吟讽》 一吟三四叹,声尽有余清。

一吟三四叹,声尽有余清。

意思:一吟三四叹息,声尽有多清。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祗役骆口驿,喜萧侍御书至,兼睹新诗,吟讽》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喜悦之情。 首句“日暮心无憀”描绘了日暮时分,诗人心中无牵无挂,仿佛被自然景色所吸引,流露出一种闲适之情。接着“吏役正营营”则暗示了诗人身在官场,正忙于公务,但并未影响到他对自然的欣赏和热爱。 “忽惊芳信至,复与新诗并”两句描绘了诗人突然发现山间花香四溢,信手拈来一首新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追求。 “是时天无云,山馆有月明”两句描绘了月夜山馆的景象,月光皎洁,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月下读数偏,风前吟一声”两句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月下读书,微风拂过,吟咏出一声叹息,表达了他内心的感慨和情感。 “一吟三叹声尽,余清盈襟袖”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激之情。诗人通过吟咏诗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也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最后“雅哉君子文,咏性不咏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君子之文的赞美,认为君子之文能够使人心灵得到和平,而不仅仅是表达情感。这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人格追求,即注重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而不是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注重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的人格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日暮心无憀,吏役正营营。
忽惊芳信至,复与新诗并。
是时天无云,山馆有月明。
月下读数偏,风前吟一声。
一吟三四叹,声尽有余清。
雅哉君子文,咏性不咏情。
使我灵府中,鄙吝不得生。
始知听韶获,可使心和平。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有余

    读音:yǒu yú

    繁体字:有餘

    短语:余 出头 强 又 多种 多 开外

    英语:balance in hand

    意思:(有余,有余)

    1.有剩余,

  • 三四

    读音:sān sì

    繁体字:三四

    意思:
    1.犹言再三再四。
    《北齐书崔逻传》:“握手殷勤,至于三四。”

    2.表示为数不多。
    宋·欧阳修《归自谣》词:“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

  • 余清

    读音:yú qīng

    繁体字:餘清

    意思:(余清,余清)

    1.余留的清凉之气。
    《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吕良注:“含余清,谓雨后气尚清凉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