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陈子青翁》 (翁当年应举屡不遇与义州李文石齐名世传南北两监)

(翁当年应举屡不遇与义州李文石齐名世传南北两监)

意思:(老人当年应试屡次不遇与义州李纹石齐名传说南北两监)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挽陈子青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名叫翁的儒学大师的,他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却依然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吟飞鸾鹤,道应马牛,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首句“名德窥三世,沧桑一老儒”,描绘了翁的德行和经历,他洞察历史的三个时代,经历了沧桑巨变,却依然保持着一颗老儒的心,表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 “吟飞鸾鹤气,道应马牛呼”,描绘了翁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他吟飞鸾鹤,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道应马牛,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孤愤藏杯斝,深居润画图”,描绘了翁的内心世界。他内心深藏的孤愤,如同杯斝中的酒一样,难以言表;他深居简出,却能够润泽万物,表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最后两句“先朝高两监,逸事泣弹珠”,描绘了翁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他曾经在先朝担任高官,与南北两监的李文石齐名,流传下来的逸事如同弹珠一样珍贵。 整首诗表达了翁的坚韧不屈、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是一首赞美翁的诗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名德窥三世,沧桑一老儒。
吟飞鸾鹤气,道应马牛呼。
孤愤藏杯斝,深居润画图。
先朝高两监,逸事泣弹珠。
(翁当年应举屡不遇与义州李文石齐名世传南北两监)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应举

    读音:yìng jǔ

    繁体字:應舉

    英语:attend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意思:(应举,应举)

    1.接受选用或举荐。
    《南史孔觊传》:“晋

  • 不遇

    读音:bù yù

    繁体字:不遇

    英语:not meet

    意思:
    1.不得志;不被赏识。
    《孟子梁惠王下》:“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史记

  • 文石

    读音:wén shí

    繁体字:文石

    英语:aragonite

    意思:
    1.有纹理的石头。
    《山海经北山经》:“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

  • 齐名

    解释

    齐名 qímíng

    [be equally famous] 指名望相等

    李白与杜甫齐名

    引用解释

    同等的名望。《后汉书·崔駰传》:“﹝ 崔駰 ﹞少游太学,与 班固

  • 世传

    读音:shì chuán

    繁体字:世傳

    短语:传种 世代相传 祖传

    英语:hand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意思:(世传,世传)

  • 南北

    读音:nán běi

    繁体字:南北

    英语:north and south

    意思:
    1.南与北;南方与北方。
    《史记天官书》:“亢为疏庙,主疾。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

  • 两监

    引用解释

    长安 国子监和 洛阳 国子监的合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两监》:“按实録:西监, 隋 制;东监, 龙朔 元年所置。 开元 已前,进士不由两监者,深以为耻。”

    读音:liǎng jiā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