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烧香》 明窗延静昼,默坐息诸缘。

明窗延静昼,默坐息诸缘。

意思:明窗延静白天,静坐休息诸缘。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烧香》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明窗延静昼,默坐息诸缘》是一首描绘禅修者静坐冥想、焚香悟道的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修的情境,以及作者对禅修的独特理解。 首联“聊将无穷意,寓此一炷烟”,表达了作者在明窗下安静地坐下来,放下一切杂念,让内心达到平静的状态。这一炷烟,既是一种象征,也代表了作者对禅修的执着和追求。 颔联“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进一步阐述了禅修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所有人都有益的普世价值。戒定慧三学是禅修的核心,通过禅修可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从而使人天共享这份妙果。 接下来的几联,描绘了禅修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情境。“炉香袅孤碧,云缕飞数千”形象地描绘了焚香时烟气袅袅的景象,而“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则表达了香烟在空气中飘渺、自由的状态,象征着禅修者内心的空灵和自由。 “世事有过现,薰性无变迁”进一步阐述了禅修的智慧,即世间的事情都是变化的,而心灵的熏习却是永恒的。就像水中的月亮,虽然水面会波动,但月亮本身是不会改变的。 整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禅修的情境和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的深深敬仰和执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心灵的追求,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最后,“我岂不清□,于今醒心然”,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的清醒认识和坚定信念,即使生活中有种种困扰和困惑,但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清醒和明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平静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篇,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描绘了禅修的情境和意义,引导我们深入思考生活的真谛和心灵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明窗延静昼,默坐息诸缘。
聊将无穷意,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于今醒心然。
炉香袅孤碧,云缕飞数千。
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薰性无变迁。
应如水中月,波定还自丸。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默坐

    读音:mò zuò

    繁体字:默坐

    英语:sit silently

    意思:
    1.指无所建言,尸位不视事。
    清·王充《论衡量知》:“默坐朝廷,不能言事,与尸无异。”

  • 坐息

    读音:zuò xī

    繁体字:坐息

    意思:
    1.坐着休息。
    《百喻经为王负机喻》:“汝捉一机,持至彼园,我用坐息。”
    唐·韩愈《感二鸟赋》:“过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勐。”
    郭沫若《

  • 诸缘

    读音:zhū yuán

    繁体字:諸緣

    意思:(诸缘,诸缘)
    佛教语。指色香等百般世相。此种种世相,皆为我心识攀缘之所,故称诸缘。
    《楞严经》卷一:“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诸缘,缘所遗者。”
    宋·苏轼《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