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了悟不住相,斯参透无言师。
意思:如果完全明白不住相,这些参透无言师。
出自作者[宋]邓深的《散花之室六言》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探讨了佛教的教义和修行之道。让我们来详细地赏析一下这首诗。
首先,诗中的“本有献花佛事,何妨乞食歌姬”是一个有趣的对比。一方面,佛教学者们常常在佛像前献花,这是一种对佛的敬仰和尊重的表现。另一方面,“乞食”在佛教中通常指的是僧侣或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乞讨食物来维持生计的行为。而“歌姬”则是指那些在当时社会中地位较低的歌舞女艺人。诗人将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情境并置,似乎在暗示人们在修行过程中应该如何看待物质和精神的平衡。
“若了悟不住相,斯参透无言师”则是诗中的核心思想。这里的“相”指的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形式,而“不住相”则是指不执着于事物的表面形式,即不被外在的物质世界所束缚。参透”在此处意味着深入理解或洞察,“无言师”则是指那些不言传的老师或导师,他们通过无言的方式教导弟子们修行之道。诗人似乎在暗示,如果能够理解并实践“不住相”的教义,那么就能参透无言师的教导,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佛教修行理念的独特理解,它强调了物质和精神、外在和内在的平衡,以及通过观察外在现象来领悟内在真理的重要性。这种理解不仅对修行者有启示作用,也对现代人如何处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