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县中池竹言怀》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

意思:官小志已足够,当时清免负薪。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县中池竹言怀》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宁静、闲适的生活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超脱。 首联“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官职大小的满足,以及所处的时代清明,不必自己上山砍柴的欣喜。诗人以小官自居,却心满意足,可见其心态之平和。而时清的环境描述,也透露出诗人对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社会的向往和欣慰。 颔联“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满足和超脱。虽然地位卑微,但诗人找到了栖身之地,这已经足够。荣耀和名利并不关乎自身,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 颈联“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爱的清幽之地:有丛生的竹子,有潺潺的流水。这里环境清幽,让人心旷神怡,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尾联“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只要心中有道(这里可以理解为真理、正义等),就应该快乐。忘却世俗机巧,宁可贫穷也不厌恶。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纯真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但又流露出对于可能到来的“丹凤诏”的忧虑,即对于可能被重用的担忧,这体现了诗人的矛盾和无奈。漆园人指的是庄子,这里暗喻诗人不愿被世俗束缚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场景和表达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纯真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于可能到来的名利的忧虑和无奈,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
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
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 负薪

    读音:fù xīn

    繁体字:負薪

    英语:carry firewood on one\'s back

    意思:(负薪,负薪)

    1.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
    《礼记曲礼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