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成都六祖沙弥文信颂》 界喻人天果,尘为有漏因。

界喻人天果,尘为有漏因。

意思:界喻人天真,灰尘是有漏通过。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赠成都六祖沙弥文信颂》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尘和沙为比喻,探讨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充满了深刻的哲理。 “尘是文信,界是沙弥。”诗人在这里设定了尘和沙两个基础元素,将它们比作因果信和有漏因,即因果信仰和导致有为因果的因。这种设定为后续的讨论提供了基础。 “积尘成世界,析界作微尘。”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尘的积累比喻为世界的形成,而将界的分析比喻为微尘的产生。这里隐含了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构建了世界的观念。 “界喻人天果,尘为有漏因。”这里,界被比作人天果报,即人的天道果报,而尘被比作有漏因,即导致有为因果的因。这是对因果关系的一种深入理解。 “尘因因不实,界果果非真。”这两句诗强调了因果的真实性,同时也揭示了因果的虚幻性质。尘的因并不真实,而界的果报也并非真实。这似乎是在说,我们所认为的真实世界可能只是我们意识中的幻觉。 “因果皆如幻,堂堂出世人。”最后两句诗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因果的虚幻性质以及人生的堂堂正正。这似乎是在说,我们应该超越因果的束缚,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人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尘和沙为比喻,探讨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强调了因果的虚幻性质以及人生的超越性。它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尘是文信,界是沙弥。
积尘成世界,析界作微尘。
界喻人天果,尘为有漏因。
尘因因不实,界果果非真。
因果皆如幻,堂堂出世人。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人天

    读音:rén tiān

    繁体字:人天

    英语:man day

    意思:
    1.佛教语。六道轮回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诸世间、众生。
    《大宝积经被甲庄严会三》:“能为世导师,映蔽人天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