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失题》 清晨展书坐,翛然乐有馀。

清晨展书坐,翛然乐有馀。

意思:清晨展书坐在,自由自在地快乐有余。

出自作者[清]曾国藩的《失题》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逃离喧嚣,享受静谧”。诗中描绘了一夜秋雨后的清晨,诗人坐在庭院中,享受着清静无为的乐趣。 首联“西山一夜雨,秋气入庭除”,诗人通过描述西山夜雨的景象,巧妙地引入了季节的变化,为整首诗定下了静谧的基调。 “清晨展书坐,翛然乐有馀”一句,诗人通过“展书坐”这一动作表达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而“翛然乐有馀”则表达了他对这种清静生活的满足和喜悦。 “天宇一何廓,荡荡真吾庐”,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天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这里的“真吾庐”象征着诗人对自然和清静生活的向往。 “众鳞争勒潦,鬣耆安得舒!”这句诗描绘了喧嚣的景象,与前文的清静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喧嚣生活的厌恶和对清静的向往。 最后,“岂知逃闲寂,放荡得尾闾。”诗人通过“逃闲寂”和“尾闾”这两个形象,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热爱和对喧嚣的厌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和清静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知识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山一夜雨,秋气入庭除。
清晨展书坐,翛然乐有馀。
天宇一何廓,荡荡真吾庐。
熇熇夸毗子,夺隘无旷居。
众鳞争勒潦,鬣耆安得舒!
岂知逃闲寂,放荡得尾闾。
吾乐正如此,君乐复何如?
作者介绍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关键词解释

  • 清晨

    读音:qīng chén

    繁体字:清晨

    英语:early morning

    意思:早晨。指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汉·贾谊《新书官人》:“清晨听治,罢朝而议论。”
    三国·魏·曹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