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柳戒之夜过三学院》 步月寻溪过佛斋,溪边石藓湿芒鞋。

步月寻溪过佛斋,溪边石藓湿芒鞋。

意思:推算月亮不久溪水流过佛斋,溪边岩石藓湿草鞋。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同柳戒之夜过三学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寻溪、听雨、卧窗的寂静山林画卷,给人以宁静、深沉的感受。诗人步月寻溪,穿过佛斋,走在溪边的石径上,苔藓湿润了芒鞋,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诗人独卧在虚窗之下,聆听松竹的声音,半夜一山风雨来袭,更加增添了整个场景的静谧和深沉。 诗歌的表现手法十分细腻,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个角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神秘。同时,诗人也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比如用“松竹”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用“风雨”象征人生的起伏变幻。 整首诗的氛围悠远宁静,让人感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恬淡。同时,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也让人深思,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步月寻溪过佛斋,溪边石藓湿芒鞋。
虚窗独卧听松竹,半夜一山风雨来。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步月

    读音:bù yuè

    繁体字:步月

    英语:to stroll beneath the moon

    意思:
    1.谓月下散步。
    《南史王藻传》:“至于夜步月而弄琴,昼拱袂而披卷,一生之内

  • 溪边

    读音:xī biān

    繁体字:溪邊

    解释:1.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造句:

  • 芒鞋

    读音:máng xié

    繁体字:芒鞋

    英语:straw shoe

    意思:用芒茎外皮编织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唐·张祜《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朗吟挥竹拂,高揖曳芒鞋。”
    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