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郊墅杂赋(十六首)》 寻常送归客,不过水西桥。

寻常送归客,不过水西桥。

意思:平常送回去的客人,不过水西桥。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郊墅杂赋(十六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南江边的红树和北郭外的青山,以及江水的清澈和树林的萧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红树南江近,青山北郭遥”描绘了南江边的红树和北郭外的青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红树象征着秋天的色彩,而青山则给人一种宁静和平静的感觉。这两句诗将南江和北郭两个不同的地方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广阔的视野,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江清目渺渺,林冷发萧萧”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江水的清澈和树林的萧瑟。江水的清澈让人感到视野的开阔,而树林的萧瑟则让人感到一种凄凉和孤独。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色与作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 “食鲙知晨钓,听歌识暮樵”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作者通过晨钓和暮樵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和伟大。通过与自然接触,作者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寻常送归客,不过水西桥”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作者认为寻常的送客经历也值得珍惜,因为这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激之情,因为自然提供了作者生活的环境和资源。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红树南江近,青山北郭遥。
江清目渺渺,林冷发萧萧。
食鲙知晨钓,听歌识暮樵。
寻常送归客,不过水西桥。
¤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寻常

    读音:xún cháng

    繁体字:尋常

    短语:平淡无奇 凡 平平

    英语:ordinary

    意思:(寻常,寻常)

    1.寻、常,皆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一丈

  • 不过

    读音:bù guò

    繁体字:不過

    短语:然 而是 但 可 而

    英语:merely

    意思:(不过,不过)

    1.无差错。
    《易豫》:“天地

  • 过水

    读音:guò shuǐ

    繁体字:過水

    意思:(过水,过水)

    1.越过江河。
    唐·杜甫《即事》诗:“黄莺过水翻迴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宋·翁卷《初晴道中》诗:“依山知有寺,过水恨无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