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忘物境,空复叹人琴。
意思:不能忘物境,空又叹人琴。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鲁玉太博挽词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哲理,通过对人生百态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命运、名与实、物与境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首句“试问於天下,谁从百岁心”,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以一种询问的语气,向天下发问,询问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谁能拥有一颗百岁之心,即谁能保持初心,不被岁月和生活磨平。这种问题没有答案,因为人生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谁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初心。
“短长从所尽,祸福乃相寻”,这句诗表达了命运的不可预测和人生的无常。长短、祸福都是不确定的,它们不断地更替,无法预测也无法掌控。这两句诗也暗示了人生就像一场无尽的循环,祸福相依,无法割舍。
“只以名宾实,那论古至今”,这句诗表达了名与实的关系,以及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作用。名与实往往不是一回事,我们不能仅从名称来判断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仅凭历史的长河来判断事物的价值。这句诗也表达了人对历史的无奈,人无法改变历史,也无法预知未来。
“未能忘物境,空复叹人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物境的认知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未能忘却物境,即未能忘却现实世界,这表明他对人生有深深的思考。而“空复叹人琴”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人和事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无法预知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命运、名与实、物与境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这些思考既深刻又富有哲理,使人读后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