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长城手,如何在广州。
意思:千里长城手,如何在广州。
出自作者[宋]戴复古的《广东漕李实夫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千里长城手,如何在广州。
共谈天下事,莫上斗南楼。
瘦露封侯骨,忠怀报国秋。
丁宁北来雁,边信怕沉浮。》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它描绘了一位在广州的“千里长城手”,他不仅在地理位置上身处千里之外,也在精神上远离了那些追求个人利益和安逸的生活方式。他与他人共同谈论天下大事,但他的目光却超越了斗南楼的高度,追求更高的境界。
首联“千里长城手,如何在广州。”长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抵御外敌、保卫家园的象征,这里以“千里长城手”来比喻诗人自己,表明他有着保卫国家、守护家园的决心和勇气。而“如何在广州”则表达了他身处异乡、心系故土的情怀。
颔联“共谈天下事,莫上斗南楼。”诗人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愿意与他人共同探讨,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斗南楼是广州的一处名胜,但诗人选择远离这种表面的繁华,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颈联“瘦露封侯骨,忠怀报国秋。”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身形和志向。他有着封侯的骨气,愿意以忠诚和报国的志向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里既表达了他的个人形象,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尾联“丁宁北来雁,边信怕沉浮。”诗人担心北来的大雁带不来边疆的消息,表明他对边疆战事的关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消息可能被掩盖或误解的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追求更高目标的决心。他身处异地,却心系故土,愿意为国家大事付出努力,同时也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保持警惕。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