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终南东谿中作》 谿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谿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意思:溪水碧在草,花底流水潺潺。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终南东谿中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它以溪水、花草、沙滩、石头等元素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 首句“谿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便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溪水如碧,在花草间流淌,发出潺潺的声音。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世外桃源般的世界。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进一步描绘了溪边的景色。沙滩平坦,可以用来洗脚;石头浅水,不能承载小舟。这种细节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悠闲和享受。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则表达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可能经常在溪边洗药、钓鱼,无论春夏秋冬,都乐此不疲。这种生活的描述,让人感受到诗人的自在和满足。 最后,“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随兴而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还想去海边。这种自由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溪水、沙滩、石头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谿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水碧

    读音:shuǐ bì

    繁体字:水碧

    意思:玉之一种。系水晶一类的矿物,又名碧玉。
    《山海经东山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
    郭璞注:“亦水玉类。”
    唐·李贺《老夫采玉歌》:“採玉採玉须水碧

  • 潺潺

    读音:chán chán

    繁体字:潺潺

    短语:涓涓

    英语:rill

    意思:
    1.水流貌。
    三国·魏·曹丕《丹霞蔽日行》:“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