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滕王亭子》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意思:古墙还是竹色,虚阁从松声。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滕王亭子》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春山路的寂寞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君王不再巡游的感慨,同时也描绘了古墙竹色、虚阁松声的美丽景象,以及鸟雀暮唱、云霞过客的生动情态。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诗人以寂寞春山的意象,表达了君王不再巡游的寂寞和失落。这里,“寂寞春山”既是实景,也是象征,象征着繁华落尽、盛世不再。而“君王不复行”则表达了诗人对君王不再巡游的感慨和遗憾。 颔联“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诗人描绘了古墙竹色、虚阁松声的美丽景象。古墙竹色,表达了岁月沉淀后的宁静和古朴,虚阁松声则表达了空旷和静谧。这两句诗将古朴与静谧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氛围。 颈联“鸟雀荒村暮,云霞过客情”,诗人以鸟雀暮唱、云霞过客为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荒村的情态和过客的情感。这里,“鸟雀荒村暮”是实景,而“云霞过客情”则是诗人对过客的情感寄托,表达了对繁华逝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尚思歌吹入,千骑把霓旌”,诗人以千骑拥旄、歌舞升平为意象,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尚思歌吹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千骑把霓旌”则是诗人对昔日繁华的回忆和怀念。 整首诗以寂寞春山路为背景,通过描绘古墙竹色、虚阁松声、鸟雀暮唱等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君王不再巡游的感慨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情感和哲理。同时,诗中也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鸟雀荒村暮,云霞过客情。
尚思歌吹入,千骑把霓旌。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松声

    读音:sōng shēng

    繁体字:鬆聲

    意思:(松声,松声)
    松涛声。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俯视崝嵘,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
    宋·王安石《欹眠》诗:“松声悲永夜,荷气馥初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