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除草》 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忧。

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忧。

意思:清晨步前林,江色不散忧愁。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除草》

全文赏析

这首诗《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其毒甚蜂虿,其多弥道周》是一首描绘草有害于人的自然现象,并借此表达了对清除有害之草的坚定态度的赞美。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草的毒性和蔓延速度,表达了对有害之草的强烈不满。他以“其毒甚蜂虿,其多弥道周”来形容草的危害之大,如同蜂蝎之毒,蔓延至整个道路周围,给人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 接着,诗人在清晨漫步前林时,感受到了江水的忧虑和芒刺在眼的感觉,表达了他对有害之草的深恶痛绝。他无法等待秋天的到来,因为那时霜露一降,蕙叶也会难以留存,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清除有害之草的决心。 随后,诗人描述了他如何亲自去清除这些有害之草,从孩童到日落时分,他都在努力寻找并清除这些顽固的根茎。他甚至在水中中央找到了合适的地点,划着双桨去那里清除草害。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清除有害之草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他认为这些顽固的根茎必须被清除,以防止它们滋生蔓延。他坚信必须坚决地反对那些有害的行为和事物,就像仇敌一样。 整首诗充满了对清除有害之草的坚定态度和决心,以及对松竹幽美环境的赞美。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正义的坚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
其毒甚蜂虿,其多弥道周。
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忧。
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
霜露一沾凝,蕙叶亦难留。
荷锄先童稚,日入仍讨求。
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
顽根易滋蔓,敢使依旧丘。
自兹藩篱旷,更觉松竹幽。
芟夷不可阙,疾恶信如雠。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清晨

    读音:qīng chén

    繁体字:清晨

    英语:early morning

    意思:早晨。指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汉·贾谊《新书官人》:“清晨听治,罢朝而议论。”
    三国·魏·曹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