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误国不支,再误国不祀。
意思:一个国家支持不误,再耽误国家不在。
出自作者[明]李东阳的《夹攻误》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外族入侵和内部争斗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分裂、民族争斗的痛苦和忧虑。
首句“夷狄自相图,古称中国利”,指出了外族自相残杀,而中国古代则认为这是中国的利益。但接下来的诗句却表达了历史的残酷现实,即辽、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和相继灭亡,以及这些政权的争斗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诗中还提到了夹攻的策略,即联合弱小的国家攻打强大的敌人,但这种策略却蹈了前车的覆辙,导致了失败。诗人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来形容这种失误,即因为内部争斗而让外部势力得利。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于宋朝君臣的失计和误判的痛心和惋惜,认为这种失误导致了国家的衰落和灭亡。最后一句“千载伤失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段历史的沉痛和遗憾。
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关注。通过对于历史的回顾和反思,诗人呼吁人们珍惜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避免内部的争斗和分裂,以保持国家的强盛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