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胡舍人见唁》 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

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

意思:校文怎么评论在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胡舍人见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诗,诗人通过对西垣阁老的文章、辞章、学识、人品等多方面的赞美,表达了对阁老的敬仰之情。 首联“西垣阁老号文雄,辞体能兼两汉风”,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述了阁老的文采风采。西垣阁老被赞为文雄,说明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影响力。而“辞体能兼两汉风”,则是指阁老的辞章风格兼具两汉之风,既有古朴典雅的一面,又有清新自然的一面,展现出阁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 颔联“绛帐旧生虽授学,灞陵归将已无功”,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赞美阁老。绛帐旧生是指阁老的弟子,他们从阁老那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即使这些弟子们学有所成,但阁老对他们的培养和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而“灞陵归将已无功”则表达了阁老的离去将使这些弟子们失去一位重要的导师,也暗示了阁老的离去对整个文学界的影响。 颈联“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诗人描述了阁老在文学领域的贡献和地位。校文是指阁老在文学领域的创作和研究工作,他多次担任这一职务,为文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赋分则是指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鉴赏,阁老的评价向来客观公正,他的评价标准也是基于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因此,“赋分由来本下中”表达了阁老的文学评价向来中肯恰当。 尾联“不恨早朝秋雨急,犹陪鸳鹭大明宫”,诗人以浪漫的笔法表达了对阁老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秋雨急象征着离别,但诗人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即使阁老离去,他仍然陪伴着那些像鸳鹭一样的官员们在大明宫中。这表达了诗人对阁老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西垣阁老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展现了阁老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影响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导师的感激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垣阁老号文雄,辞体能兼两汉风。
绛帐旧生虽授学,灞陵归将已无功。
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
不恨早朝秋雨急,犹陪鸳鹭大明宫。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三上

    读音:sān shàng

    繁体字:三上

    英语:Mikami

    意思:
    1.指马上、枕上、厕上。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

  • 由来

    读音:yóu lái

    繁体字:由來

    短语:迄今为止 迄今 至此 至今

    英语:origin

    意思:(由来,由来)

    1.自始以来;歷来。
    《易

  • 校文

    读音:xiào wén

    繁体字:校文

    意思:校勘文章。
    汉·张衡《西京赋》:“次有天禄、石渠,校文之处。”
    唐·骆宾王《帝京篇》:“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
    明·陈元素《赠锦衣卫经歷白超宗》

  • 下中

    读音:xià zhōng

    繁体字:下中

    意思: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
    《书禹贡》:“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
    《史记李将军列传》:“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