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会三教诗》 穷源无二圣。

穷源无二圣。

意思:穷源无二圣。

出自作者[南北朝]萧衍的《会三教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人生哲理和道德修养的深度思考和探索的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学习、道德、人生观、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理解和追求。 首先,诗中表达了作者年轻时就开始学习周公、孔子等古代圣贤的思想,并深入研究六经等经典,以追求孝义仁恕等道德理念。同时,诗中还强调了言行一致,行善好生,以及通过实践和观察来理解道书中的名与无名、妙术和真言等深奥的哲学思想。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阴德、显证等神秘主义的概念,以及晚年对释卷的热爱,即对佛教经典的热爱。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宗教和哲学的深度探索和追求。 最后,诗中还表达了对因果报应、平等教理、无生之理等基本原理的领悟和追求,以及对分别根难一、执着性易惊等人生困境的反思和探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和道德修养的深度思考和探索,以及对宗教、哲学、人生观等方面的追求和理解。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对真理的追求,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少时学周孔。
弱冠穷六经。
孝义连方册。
仁恕满丹青。
践言贵去伐。
为善存好生。
中复观道书。
有名与无名。
妙术镂金版。
真言隐上清。
密行贵阴德。
显证表长龄。
晚年开释卷。
犹日映众星。
苦集始觉知。
因果乃方明。
示教惟平等。
至理归无生。
分别根难一。
执着性易惊。
穷源无二圣。
测善非三共同愿望。
大椿径亿尺。
小草裁云萌。
大云降大雨。
随分
作者介绍 萧衍简介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萧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

南齐时,萧衍历任东阁祭酒、黄门侍郎、雍州刺史等职,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萧衍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萧衍接受萧宝融的“禅位”,建立南朝梁。

萧衍统治初期,尚能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他为了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但对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并对尽量授予宗室诸王实权。

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他在位晚期,随着功成业就、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萧衍博通文史,曾钦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

关键词解释

  • 无二

    引用解释

    1.谓没有异心。《左传·僖公十五年》:“必报德,有死无二。”

    2.独一无二。《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诛 成安君 ,徇 赵 ,脇燕,定 齐 ,南摧 楚 人之兵二十万,东杀 龙且 ,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汉书·谷永传》:“将军履上将之位,食膏腴之都,任 周召 之职,拥天下之枢,可谓富贵之极

  • 穷源

    读音:qióng yuán

    繁体字:窮源

    意思:(穷源,穷源)

    1.河流的发源处。
    唐·薛能《黄河》诗:“人间无博望,谁复到穷源?”

    2.穷尽水流的源头。
    宋·梅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