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建德县咏怀》 日午珍堂吏散衙,不愁鬓雪点乌纱。

日午珍堂吏散衙,不愁鬓雪点乌纱。

意思:中午珍堂吏散衙,不愁鬓雪点乌纱。

出自作者[宋]高迈的《建德县咏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唐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清廉政治、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个人品行的自我要求。 首句“日午珍堂吏散衙”,描绘了作者在正午时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从官府中走出来的情景。这里的“珍堂”指的是官府,而“吏散衙”则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们下班的场景。 第二句“不愁鬓雪点乌纱”,表达了作者虽然年纪已大,但并不因此而感到忧虑。这里的“鬓雪”指的是白发,而“乌纱”则是古代官员的标志,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第三句“讼清犴狱尘封草,人静公庭鸟啄花”,描绘了官府内部的情况。犴狱是古代的监狱,这里用“尘封草”来形容其荒凉和冷清。而“公庭”则是官府的大堂,这里用“鸟啄花”来形象地描绘出其宁静和和谐。 第四句“惟愿儿童无冻馁,每令野老劝桑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他希望儿童能够有足够的食物吃,不会被冻饿;同时也希望农民能够勤劳种植,过上安稳的生活。 最后一句“圣恩未报吾心赤,肯效青门学种瓜”,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忠诚和对个人品行的自我要求。他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但他的心依然炽热,愿意像那些种瓜的农民一样,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清廉政治、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个人品行的自我要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日午珍堂吏散衙,不愁鬓雪点乌纱。
讼清犴狱尘封草,人静公庭鸟啄花。
惟愿儿童无冻馁,每令野老劝桑麻。
圣恩未报吾心赤,肯效青门学种瓜。

关键词解释

  • 日午

    读音:rì wǔ

    繁体字:日午

    意思:中午。
    唐·柳宗元《夏昼偶作》诗:“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水浒传》第六八回:“此时日午时分,前队望见一骑马来,项带铜铃,尾拴雉尾。”
    清·

  • 乌纱

    读音:wū shā

    繁体字:烏紗

    英语:official post

    意思:(乌纱,乌纱)

    1.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唐·皮日休《夏景沖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

  • 愁鬓

    读音:chóu bìn

    繁体字:愁鬢

    意思:(愁鬓,愁鬓)
    发白的鬓髮。因愁而白,故称。
    宋·陆游《南乡子》词:“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惹御香。”

    造句:

  • 雪点

    读音:xuě diǎn

    繁体字:雪點

    意思:(雪点,雪点)

    1.指细雪飘落。
    唐·温庭筠《和道溪君别业》:“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寒梅小院春。”
    唐·翁洮《冬》诗:“云凝止水鱼龙蛰,雪点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