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若衣冠,事行而易守。
意思:饮食如果衣冠,做事而容易掌握。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赠勤师》
全文创作背景
《赠勤师》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蔡襄担任福州知府期间,他遇到了一位名叫勤师的僧人,这位僧人非常勤奋好学,深受蔡襄的敬重。因此,蔡襄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勤师的赞美和敬意。
这首诗以“勤”为主题,通过对勤师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勤奋好学的推崇和尊重。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辞劳苦,日夜兼程”,以及“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感染力。
此外,这首诗还表现了蔡襄对于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认同。在诗中,蔡襄将勤师比作“佛门高僧”,并称赞他的修行之道是“无为而治”。这种思想与佛教中的“无为而治”理念相契合,体现了蔡襄对于佛教思想的尊重和借鉴。
总之,《赠勤师》是一首充满哲理性和感染力的诗歌,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勤奋好学的推崇和尊重,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