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西园公咏梅二首》 微云淡月迷千树,流水空山见一枝。

微云淡月迷千树,流水空山见一枝。

意思:微云淡月亮迷千树,流水空山看见一枝。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次韵西园公咏梅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出尘姿的芳草的深深喜爱和思念之情。 首句“如何天与出尘姿,不得芳名入《楚辞》?”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出尘姿的芳草的赞美,认为上天赋予了它们如此美好的姿态,却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美,只能出现在《楚辞》这样的文学经典中,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的不公的遗憾和惋惜。 “春后春前曾独采,江南江北每相思。”这两句诗描绘了这种芳草在春天之后、春天之前被独自采摘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芳草的思念之情,无论是在江南还是江北,都会经常想起它。 “微云淡月迷千树,流水空山见一枝。”这两句诗以微云淡月为背景,描绘了这种芳草的美,它像是在千树之中迷失,又像是在空山之中独自绽放,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的不尽向往之情。 “拟折赠君供寂寞,东风无那欲残时。”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想要折下这枝芳草赠送给寂寞的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使在东风无情快要凋残的时候,也想要将它赠送给那些能够欣赏它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出尘姿的芳草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深深喜爱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珍视之情。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情感,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如何天与出尘姿,不得芳名入《楚辞》?
春后春前曾独采,江南江北每相思。
微云淡月迷千树,流水空山见一枝。
拟折赠君供寂寞,东风无那欲残时。
¤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空山

    读音:kōng shān

    繁体字:空山

    意思: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明·李攀龙《仲春虎丘》诗:“古剎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

  • 淡月

    读音:dàn yuè

    繁体字:淡月

    英语:slack month

    意思:
    1.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
    宋·王明清《挥麈余话》卷二:“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

  • 一枝

    引用解释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