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从弟郢东归》 晓色夺明月,征人逐群动。

晓色夺明月,征人逐群动。

意思:晨光夺明月,被人追逐群动。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送从弟郢东归》

全文赏析

这首诗《尔去东南夜,我无西北梦。谁言贫别易,贫别愁更重。晓色夺明月,征人逐群动。秋风楚涛高,旅榜将谁共》是一首表达离别与贫困之愁的诗。 首联“尔去东南夜,我无西北梦。”诗人通过描述“你”离开东南的夜晚,“我”却没有了西北方向的梦境,表达了离别的愁苦。这里的“尔”可能指的是离别的那个人,他(她)离开了东南,而“我”则失去了他(她)的陪伴,心中的空虚和失落感通过“我无西北梦”体现出来。这是一种深深的思念和不舍,即使没有直接说出,也能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 颔联“谁言贫别易,贫别愁更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忧虑。尽管有人认为贫穷的分别可能会比较容易度过,但诗人却认为贫穷的离别带来的愁苦更甚。这表现出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颈联“晓色夺明月,征人逐群动。”早晨的曙光夺走了明亮的月光,象征着诗人即将开始新的生活旅程。而“征人逐群动”则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家乡,踏上新的征程,与人群一起行动,但内心却充满了孤独和迷茫。 尾联“秋风楚涛高,旅榜将谁共。”秋风楚涛高”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风高浪急,暗示着旅途的艰辛。而“旅榜将谁共”则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旅行,没有了伴侣的陪伴,只有自己面对旅途中的困难和挑战。这种孤独和无助感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贫困之愁和孤独的旅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迷茫。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尔去东南夜,我无西北梦。
谁言贫别易,贫别愁更重。
晓色夺明月,征人逐群动。
秋风楚涛高,旅榜将谁共。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明月

    读音:míng yuè

    繁体字:明月

    英语:bright moon

    意思:
    1.光明的月亮。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张若虚《春

  • 晓色

    读音:xiǎo sè

    繁体字:曉色

    英语:the scene in the early morning

    意思:(晓色,晓色)
    拂晓时的天色;晨曦。
    唐·虞世南《和銮舆顿戏下》:“银书

  • 群动

    读音:qún dòng

    繁体字:群動

    意思:(群动,群动)

    1.各种动物。
    晋·陶潜《饮酒》诗之七:“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梁启超《论自由》:“人秉天地清淑之气以生,所以异于群动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