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梦》 何不善和疗,岂独头有风。

何不善和疗,岂独头有风。

意思:为什么不好和治疗,难道只有头有风。

出自作者[唐]元稹的《感梦》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旅途中病倒后,梦中遇到一位似曾相识的人,梦中交谈中,对方告诉他是因痰滞之症,与世暌违。在梦中,作者得到了安慰和帮助,也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梦醒后,作者感到悲欢交织,感慨万分。 诗中描绘了作者病倒在蓬州西三十里的芳溪馆,环境荒凉,雨后泥泞。作者病体虚弱,百日有余,病情严重。在阴寒的环境中,筋骨疼痛,夜深灯火也低垂。 突然入睡成梦,梦见了颜如珪般的人,似叹久离别。梦中对方问及病痛原因,作者回答因痰滞之症,与世相暌。对方建议好好调理,并提到之前赠的橘丸有神功。作者梦醒后,深感前事未了,对方殷勤相待,款曲相终。 诗的最后一段,作者再次表达了对对方的感激和悲欢交织的情感。同行者身份不明,但似乎也是一位善良的人。梦醒后,突然出现急吏来呼唤,梦境结束。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了作者病倒后的生活和心情,以及梦中得到安慰的过程。通过梦境,作者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月初二日,我行蓬州西。
三十里有馆,有馆名芳溪。
荒邮屋舍坏,新雨田地泥。
我病百日馀,肌体顾若刲。
气填暮不食,早早掩窦圭。
阴寒筋骨病,夜久灯火低。
忽然寝成梦,宛见颜如珪。
似叹久离别,嗟嗟复凄凄。
问我何病痛,又叹何栖栖。
答云痰滞久,与世复相暌。
重云痰小疾,良药固易挤。
前时奉橘丸,攻疾有神功。
何不善和疗,岂独头有风。
殷勤平生事,款曲无不终。
悲欢两相极,以是半日中。
言罢相与行,行行古城里。
同行复一人,不识谁氏子。
逡巡急吏来,呼唤愿且止。
驰至相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关键词解释

  • 何不

    读音:hé bù

    繁体字:何不

    英语:why not

    意思:犹言为什么不。表示反问。
    《诗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孟子尽心上》:“

  • 善和

    读音:shàn hé

    繁体字:善和

    意思:
    1.唐·柳宗元《寄许孟容书》:“家有赐书三千卷,尚在善和里旧宅。”后因以“善和”借指藏书。
    宋·刘克庄《转调二郎神》词:“幸有善和书堪读,何必然藜芸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